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东方证券联合发布新华碳科技指数,旨在引导更多市场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助力服务“双碳”目标。


(资料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11日电(记者 桑彤、陈云富)“双碳”目标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金融领域如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6月11日,在2023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绿色金融平行论坛上,来自政府、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嘉宾展开讨论,共同为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支招献策。

2023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绿色金融平行论坛现场。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表示,当前,推动绿色方式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面对实现“3060”目标所需的百万亿量级资金需求,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约束调整下的最优增长路径。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在论坛上致辞。

她表示,上海近年来积极推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在制度、行动以及环境营造上都积极探索,下一步上海将努力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先导作用,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助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理事长、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金融必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在应对气侯变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中勇担使命。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理事长、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论坛上致辞。

任德奇说,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发展绿色产业,更要推进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规律,切实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大力度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传统能源、工业、交通等高碳领域的降碳减排,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他认为,金融机构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要素集聚的优势,有效串联产业链、服务链、生态链,加快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更好适配市场需求、持续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资管等业务稳健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服务能级。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相融共促。“任德齐建议,金融机构要立足上海主场、放眼全球市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探索共建全球绿色金融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下一步要更多关注绿色金融资金长短期结构、区域平衡、金融市场和碳市场以及绿色金融债券和股权结构等平衡问题。

“绿色金融的发展跟传统金融域态不一样。”屠光绍说,推动绿色金融结构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健全,还要更加重视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实践的“双翼并举”,注重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也需要资本市场与碳市场的“双重发力”,并实现国际国内发展的“双向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理事长、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实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但是多元复杂变量持续冲击碳减排行动的预设轨道,为碳中和目标实现带来从认识上的不同频,到行动上的不共振。

刘珺认为,诸多国家在宣布碳中和目标时间表后,并未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方向的切实行动方案连白纸黑字的承诺都没能做到位,叠加经济增长前景疲弱等因素,使全球碳减排既定目标都成了反复强调的呼吁、行动上的跟进很少。“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呈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三高一低’特征,使得碳减排行动在许多政府清单中的优先级出现下滑。”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理事长、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论坛上演讲。

在他看来,除了减排行动与目标的不一致,全球还面临碳减排技术创新与现实要求的不同步,碳减排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碳减排“漂绿”行为与绿色转型的不同向。

刘珺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显著冲击碳减排资金持续投入。同时碳减排资金多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不足,全周期、特别是早期的融资欠缺,绿色投资、绿色债券余额相比绿色贷款规模仍然偏小。此外,经过包装后的“漂绿”项目,也挤占了本已捉襟见肘的资金资源,导致资金资源错配与浪费。

在刘珺看来,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能源保供与新旧能源替代成为两难选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增加碳减排的政治色彩。“例如,碳关税应对碳泄漏而设定,但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一直是碳中和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刘珺表示,交行将始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诠释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交流,通过开展绿色金融政策对接及标准互认、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等国际合作,服务全球贸易绿色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防范碳转移、碳倾销等非公正贸易、维护全球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国太保执行董事、总裁傅帆表示,对于保险业而言,绿色金融是机遇、也是挑战,保险行业通过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傅帆认为,近年来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基本实现从引进国际经验到输出中国做法,国内市场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实践已经积累一定成效,但在行业信息披露的标准完善、系统化风险保障网络以及新型风险的保障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中国太保执行董事、总裁傅帆在论坛上演讲。

他介绍,目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嵌入中国太保发展的基因,将提升应对气侯变化战略优先级、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写入公司战略,并在环境污染责任险、清洁能源保险等方面积累大量经验,尤其是在创新方面,中国太保成立了新能源车SBU,打造了与新能源车企的全新合作模式,并在碳资产价值评估和交易风险、碳积分等领域进行了较多探索,在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低碳经济转型等方面推出超过120款保险产品,绿色投资超过1500亿元。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论坛上,上海金融业联合国内外机构共同启动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全球伙伴计划,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绿色金融签约合作,助推民营经济及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并成立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助力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此外,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东方证券联合发布新华碳科技指数,旨在引导更多市场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助力服务“双碳”目标。

据介绍,2023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绿色金融平行论坛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陆家嘴金融城和交通银行联合主办,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协办。

编辑:方子昭

责任编辑:顾舒徐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