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学了,春天来了,校园里的活动多起来了。近期,校园安全问题又敲起警钟。孩子们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造成伤害事故,既伤害同学的身体健康,也伤害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资料图】
亲密地玩耍,小伙伴摔断牙
“不许动!”下课后,晓晓刚走出教室就被身后的同学拍了一下肩膀,听声音她知道这是好友平平。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两人关系一直很亲密,开玩笑是家常便饭。
晓晓一蹦跳到了门外,立刻跑起来,“嘿嘿,你抓不住我。”她边跑边扭头向小伙伴“示威”。平平也跟着跑起来,但一想到老师不让在楼道内追跑打闹,平平就冲晓晓喊:“别跑了,在楼道里不许跑!”晓晓听到后想要停下来,不料脚下打滑,整个人往前扑了出去,嘴撞到了楼梯扶手上,撞断了一颗牙。
晓晓的父母心疼不已,把平平和其家长诉至法院,认定是平平的“恶作剧”造成自家闺女受伤甚至“毁容”,要求对方赔偿。
平平父母认为,晓晓摔倒是她自己不遵守学校纪律奔跑导致,平平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平平课间在晓晓身后用手轻拍其背部,晓晓遂向前跑,平平在后跟跑,后晓晓摔倒受伤,上述行为属于同学间的玩闹且未超过必要限度,不属于侵权行为,且与晓晓摔倒受伤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据此,法院没有支持晓晓一方的诉讼请求。
■警示
楼道打闹危险系数高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他们很难把握“玩”的尺度,经常会在追逐玩闹时引发意外事故。特别是楼道内相对狭窄,有时还会有水迹导致地面更加湿滑,并且楼道内可能还有敞开的窗户,这些都增加了危险系数。孩子玩闹中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出“大事”。
为避免学生之间因嬉戏、玩耍造成伤害的悲剧发生,法官建议学校要依法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安全提示、危险消除、提供救助等行为应积极、及时、得当,不断加强对在校学生人身安全日常管理,具体包括:确保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符合安全要求;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地面湿滑、设施损坏等安全隐患通过张贴标语、设置警示线或放置标志物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并及时予以清理或修复;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课间活动,明确向学生指出追逐打闹存在的风险,并定期就相关安全事故进行宣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谨记安全第一;当学生受伤后应及时送医并通知家长。
一根“铅笔”,扎坏同学眼
“啊!”一声惨叫从四年级(2)班里传了出来,小雨捂住双眼,痛苦地蹲在地上,一旁的小林和小阳都愣在原地,小林手中还紧攥着一支削尖的铅笔,两个孩子都一脸惶恐。
原来,课间时,小林、小阳、小雨三个孩子围在一起观看电脑课件,小林看完后想要翻页,小阳没有看完便不让翻,一言不合,两个人推搡起来。此时,小阳手中正好拿着一支铅笔,便当做“武器”和小林争执起来,小雨作为小阳的好友也参与其中。闪躲中,铅笔划伤了小林的脖子,这一下激怒了小林,他抢过铅笔扎向小阳,小阳躲开,小林顺势一挥,结果笔尖扎到了小阳身后小雨的眼睛。
小雨被送医救治,经诊断,小雨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巩膜裂伤。先后进行两次手术治疗后,经鉴定,小雨右眼损伤构成九级伤残。
小雨的父母认为,小林和小阳的打闹行为是造成小雨眼睛受伤的直接原因,要求两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小阳对在同学们近距离围观的情况下挥动铅笔,可能造成周围同学伤害的结果理应有所认知,仍手持铅笔制止小林动电脑,以致铅笔划伤小林的脖子,进而导致小林在争抢铅笔的过程中不慎将小雨扎伤,小阳的行为与小雨受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小林在抢夺铅笔的过程中不慎将小雨的眼睛扎伤,是导致小雨眼睛受伤的直接原因;而小雨未严格遵守课间纪律,对受伤也有过错,应自担部分损失。最终,法院判决小阳和小林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警示
危险文具“藏杀机”别乱用
如今的文具五花八门,但是很多文具都暗藏风险,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铅笔盒、文具袋,别让危险文具成为威胁孩子和同学的“凶器”。
“有一种号称‘百变磁力笔’的网红文具,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法官提示,这种笔除了书写,还能利用磁铁部件,“百变”各种造型,比如机器人、小狗、自行车等,很受小朋友欢迎。据媒体报道,经监管部门进行质量安全检测,这种带有高磁通量的磁性小零件如不慎被儿童吞下,可能导致窒息、肠阻塞或穿孔等伤害。
在法院审理的一些案例中,下面这些文具也“暗藏杀机”:一种“多功能自动铅笔”,从外观上看就是一支普通的自动铅笔,可是拔掉尾端笔帽就能推出明晃晃的美工刀;还有“超香橡皮”大多使用了工业香精,其香料内的甲醛、苯都超标,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头痛、身体乏力,且孩子啃咬后可能会慢性中毒;另外,修正笔、荧光笔等文具普遍含有荧光剂,同样对身体有害,也不建议让孩子使用。
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安全使用文具,时常教育孩子,同学之间应当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遇到矛盾时先和平沟通,尽量避免扩大矛盾、发生肢体冲突,更不要把文具当“武器”,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臂之力”,误伤好友脊椎
在五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学生们正练习坐位体前屈。康康用尽浑身力气也没有达到及格线,一旁的安安替康康着急。他站到康康身后,“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吧。”康康点头答应。安安在康康的后背发力向前一推,这一下子让康康多推出2厘米,及格了!不过,由于安安用力过猛,康康的后背当时感到一丝疼痛。在学校没当回事,可第二天,康康后背疼痛加剧,甚至难以下床。送到医院检查,康康被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软组织损伤。这时,康康才把体育课上的事情告诉了家长。
康康妈妈要求安安的家长赔偿,但是对方认为,安安出于好心,为了帮助康康完成测试达标才动手“帮忙”,没有恶意,而且小孩之间身体接触很正常,不会造成康康那么大的伤害。
双方协商未果,康康将安安诉至法院。
法庭审理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安安的推压行为是导致康康腰部受伤的直接原因,二者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安安应对康康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同时,康康同意在做坐位体前屈动作时安安为自己推压后背,对风险的预判存在疏忽,也应自担一部分责任。
■警示
体育课上适度互动别越界
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课上能和同学一起踢球、跳绳,好不快乐。但是,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一些对抗性活动,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造成伤害。
学校应该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设定符合同学们年龄、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开展体育活动前,老师应询问并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时刻关注、指导同学们的活动,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应及时将受伤的同学送到医院并通知家长。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学校更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课可以从“找状态”开始教学,帮助学生安全健康地进行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上体育课,掌握运动前热身、科学锻炼、避免损伤等相关知识。例如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穿戴必要的运动装备,不佩戴锋利的胸针等饰物,运动后适量、缓慢饮水等。同时,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提醒学生结合自身身体情况合理预估体育活动风险,妥善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活动规则,即使是出于好意的“助人”也不可越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晚报记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