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建人后裔:(一)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儿女:第一个儿子:周冲(一岁余夭折)2、女儿:周鞠子,又名:马理(1976年去世)3、第二儿子:周沛,又名:丰二(现已退休)4、第三个儿子:丰三(1941年自杀)(二)周建人与王蕴如的儿女:大女儿:周晔(1984年去世)2、二女儿:周瑾(2001去世)3、三女儿:周蕖(现已退休)。
(资料图)
2、二、周建人的家庭成员情况:周建人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的胞妹,成了周建人的夫人,后来周建人与她分了手。
3、1912年5月,因羽太信子分娩需人照顾,芳子由其兄羽太重久陪同,从东京来到绍兴。
4、鲁迅日记1912年5月23日记有:"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发,云望日往申迎羽太兄弟。
5、又得三弟信,云二弟妇于十六日下午七时二十分娩一男子,大小均极安好,可喜。
6、其信十七日发。
7、"这是羽太芳子到中国的准确的日期。
8、鲁迅日记1912年6月29日记有:"得二弟妇信,附芳子信一纸,二十三日发。
9、"这该是芳子第一次给鲁迅写信。
10、15岁的芳子到绍兴后,与二十四岁的周建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渐渐产生了感情。
11、在羽太信子和周作人的从旁推促下,他俩于1914年2月28日结婚。
12、鲁迅日记1914年3月17日记有:"下午得二弟函,附芳子笺,十三日发。
13、芳子于旧历二月四日与三弟结婚,即新历二月二十八日。
14、"第二天又记有:"下午得三弟与芳子照相一枚。
15、"当是结婚照片。
16、这场婚事必然事先征求过鲁迅的意见,但鲁迅远在北京,不可能发表什么看法,而且亲上加亲,也是好事。
17、周建人与芳子结婚后,感情尚好。
18、1915年2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男)诞生。
19、鲁迅日记1915年3月1日记有:"得二弟及三弟信。
20、言三弟妇于二月二十五日丑时生男,旧历为正月十二日也,信二十六日发。
21、"鲁迅记得如此详细,表明鲁迅对三弟和三弟妇及其孩子的关心。
22、孩子名冲,不幸于一岁余夭折。
23、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的第二个孩子(女)于1917年11月诞生,取名鞠子,又名马理。
24、1919年5月第三个孩子(男)降世,取名沛,又名丰二,家人取绰号"土步"(沙塘鳢)。
25、1922年2月第四个孩子诞生,即丰三。
26、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结婚以来,应该说是和谐的。
27、周建人与羽太芳子于1919年12月,随同全家,住进北京八道湾周宅。
28、周建人到京后没有工作,在北京大学旁听,间或写些生物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文字,在《新青年》等处发表。
29、这样生活了将近两年,由周作人请胡适帮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六十元。
30、周建人1921年9月离京时,芳子已怀孕。
31、1922年2月芳子生下儿子丰三。
32、周建人曾多次写信给芳子,有次甚至回北京亲自去说服芳子,要她带着孩子到上海和他共同生活,但芳子舍不得离开八道湾,舍不得离开姐姐和亲属,舍不得八道湾富裕的生活,坚决不去上海。
33、大约从1925年或更早一些时间,周建人和往日在绍兴的学生王蕴如,在上海同居。
34、1926年生女儿周晔,1927年生女儿周瑾,1932年生女儿周蕖。
35、周建人和王蕴如同居并有了孩子后,继续向北京八道湾寄钱,生活十分拮据。
36、1936年10月,鲁迅逝世,这给了周建人沉重的打击,也给在北京的母亲以沉重的打击。
37、几个月后,1937年春节,母亲八十岁。
38、为了给正在丧子之痛中的母亲一些安慰,周建人携王蕴如及孩子们去北京,为母亲拜寿。
39、寿庆期间,芳子、信子与周建人、王蕴如大吵一场。
40、丰二是站在亲生母亲一边的。
41、以后双方又书信争执,经常为鲁迅母亲代写家信的宋琳1937年2月25日给许广平信中说及:"三师母及奉二颇有不直三先生之意";"丰二函三先生有所要挟,或以马理回平责丰二过分,谓三先生将答报不认他为子";"三先生来信责备丰二",等等。
42、周作人也于这年2月9日写信给周建人,指责他遗弃羽太芳子而和王蕴如同居:"王女士在你看得甚高,但别人自只能作妾看,你所说的自由恋爱只能应用于女子能独立生活之社会里,在中国倒还是上海男女工人搿姘头勉强可以拉来相比,若在女子靠男人蓄养的社会则仍是蓄妾,无论有什么理论作根据。
43、"经过这场大吵,周建人就不再向八道湾寄钱。
44、查周作人1962年11月28日给鲍耀明的信,其中说及:"内人之女弟为我之弟妇,亦见遗弃。
45、(以系帝国主义分子之故。
46、)现依其子在京。
47、其子以抗议故,亦为其父所不承认。
48、"不久,芳子这边又发生了一件突发的事:1941年3月24日,她的小儿子丰三,在家里用周作人警卫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自杀。
49、有人说,这是因为丰三在辅仁大学附中的同学,为了保全周作人一生清白,前去行刺周作人,不料这反而促使周作人落水,因而思想上很苦闷,遂自杀。
50、这说法是不可取的。
51、倪墨炎君的《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中亦已否定了此说。
52、我以为:丰三的自杀很可能是家庭纠纷造成的。
53、父亲与母亲脱离关系,又声明不承认儿子,这对他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54、丰三当时十九岁,正是又懂事又不甚懂事的年龄里,经受不住家庭变故的打击。
55、羽太芳子以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八道湾,与孩子相依为命。
56、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如此。
57、她于1964年逝世。
58、女儿周鞠子(马理),于 1976年逝世。
59、儿子丰二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早已是退休老人。
60、《周作人年谱》编著者之一张铁荣君曾去访他,问及关于周作人及其他的事,他表示无可奉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