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奇奇怪怪,但可可爱爱

它穿梭六千年,见证人类繁衍生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一起认识

红陶人头壶

01

跨越六千年,它“貌美如初”

六千多年前

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了这件人头壶

跨越历史长河

至今仍容颜清晰

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紧密相连

细看陶壶的头部正面↓↓↓

圆头圆脑、鼻梁高挺、嘴角上扬

清晰地记录下了六千多年前

人类真实的容貌特征

再看陶壶的头部背面↓↓↓

背面的发型是盘起的发髻

扁平锥刺纹排列整齐、清爽干净

颠覆了我们印象中

“原始人披头散发”的固有观念

证明了当时人类在生产之余

已经有了审美需求

再仔细观察一下肩部↓↓↓

两侧有断臂痕迹

根据耳、臂残缺迹象分析

可能是两条手臂向上弯曲到头部

与两耳相连成为壶的双耳

能方便提拿陶壶

02

它是妈还是娃?为何“不中用”?

对于人头壶的造型和用处

多年来,一直各有各的看法

你的猜想是什么?

可能与六千年前的制陶者不谋而合哦!

它是妈还是娃?

有人觉得它眉目清秀、脸孔稚朴

展现了当时人类童年的纯真

透着“谜之微笑”

“笑得像个六千岁的孩子”

也有人认为它整体造型像是孕妇

壶身后背的断面扁圆形管道

用于向壶内注水

眼睛和嘴巴构成出水口

当注水时,“泪水”从眼睛流出

表达了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孩子长大的艰辛

但这两种说法都体现了生命之美

人头壶抬头仰望天空的动作

或许是对繁衍生息的渴望与膜拜

它真的“不中用”吗?

人头壶作为水器,出水口如此窄小?

似乎有点“不中用”

其实,这个设计内藏“大智慧”

当往壶身后背的管道注水时

上面的两只眼睛和嘴巴

可以用来换气

有了换气口,可以更快地注满水

但窄小的出水口

确实是降低了作为水器的实用性

根据现在的认知来判断

过去的器物一般是一器多用的

在当时,这件人头壶可能

既作为水器,又作为艺术品?

03

仰韶文化先民“玩泥巴”玩出花样

人头壶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而成

造型古拙、手法简练

艺术价值极高

是陶塑艺术的启蒙作品

也是仰韶文化的“活化石”

1921年,河南仰韶村

发现一些被流水冲刷露出地面的彩绘陶片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

大量精美陶器出土

这种文化类型按发现地命名

所以称作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持续约2000年左右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人头壶便是代表文物之一

△仰韶文化的其他陶器文物代表

当时的仰韶文化先民“玩泥巴”玩出花样✌

参照自身形象

用原始红陶烧制壶体

再手工捏制了人头部分

为我们清晰地记录下了六千多年前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真实的容貌特征

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觉醒

同时,仰韶文化的发现

对中华民族探源寻根有着重要作用

不仅推翻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结论

还将中国史前文明“向前推进”了至少两千年

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

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一刻,不妨与人头壶对视

穿越6000年时空

感受到文明的脉动

找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西安半坡博物馆 总台陕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